寶馬展上,徐工電傳動輪式裝載機XC9350正擎臂鳴笛,以雄壯身姿、嘹亮聲音向現(xiàn)場所有朋友發(fā)出問候,這款產品的問世也標志著中國成為第三個能生產大噸位裝載機的國家。
此刻,站在人群中的XC9350裝載機研發(fā)總設計師沈勇,仰頭望著平滑升舉的巨大鏟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初心不改 厚積薄發(fā)沖頂世界級
“創(chuàng)新是企業(yè)核心技術競爭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術是求不到、買不來的。”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時的殷切勉勵,至今仍在沈勇耳畔回響,鞭策著他攻堅克難、奮勇前行,"我們就是要用先進的手段,生產出‘用不毀’的產品!"
“多年來,中國大噸位
裝載機無論是核心技術還是制造能力,都受制于西方國家,一度卡脖子,艱難生存。”超大噸位裝載機因其核心技術強、體積龐大、價值量高等原因,美國和日本壟斷全球市場近30年。
這對于進入徐工27年,一直從事裝載機技術研發(fā)的沈勇來說,始終是心里的一個痛點。突破核心技術壁壘、攀登全球裝載機行業(yè)高峰,成了沈勇和團隊心中堅定的目標。
回憶起研制過程,沈勇感嘆:“只有聚焦‘三高一大’產品戰(zhàn)略,牢牢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才能讓民族品牌在全球行業(yè)有話語權。如今,我們做到了!”
始于匠心 臻于至善勇攀高峰
“面對無法跨越的鴻溝,那我們就搭橋鋪路。”
從2010年國內大噸位裝載機LW1200K閃耀上海寶馬展,到2019年LW1400K輪式
裝載機問世刷新了國內大噸位記錄,再到如今XC9350輪式裝載機的榮耀下線,沈勇堅定不移帶領團隊創(chuàng)新求變,突破一項又一項技術壁壘。
自2018年起,沈勇帶領約50人的研發(fā)團隊,歷經近3年攻關創(chuàng)新,35噸級超大噸位
裝載機終于"橫空出世“。攻克核心技術,整機國產化率超80%,相比國外品牌節(jié)能20%以上。
超大噸位
裝載機的關鍵核心技術被外國品牌牢牢封鎖,國內無經驗可循,每一個零部件、每一種模式完全要靠摸索設計。
“澳大利亞是全球高端礦山客戶代表,工程機械設備的準入極為嚴苛,35噸產品在設計之初就定位以澳大利亞礦山準入標準為準繩。”在整機研發(fā)大方向制定后,沈勇帶領技術骨干深入大型煤礦調研用戶及其使用需求。
根據(jù)市場收集的資料,沈勇帶領團隊從方案設計、評審論證到模擬仿真、工藝布局,圖紙畫了一張又一張,確定了電傳動技術路線,開啟了國內超大噸位裝載機高壓電傳控制技術時代。
建強隊伍 傳道授業(yè)育新人
“項目帶動是培養(yǎng)新人的催化劑,未來舞臺終將是青年人的。經過不斷歷練和打磨,他們才能在舞臺上走得更遠、站得更久。”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技術研發(fā)的傳幫帶作用,讓青年人在重大項目中嶄露頭角、建功立業(yè),沈勇在技術中心推進實施技術人員“2+2”素質提升計劃,建立了“12457”人才培養(yǎng)體系,以“體系保障+項目帶動”雙機制深化技術人才的選用育留,目前團隊中已有10余名設計師成為研發(fā)骨干,在實戰(zhàn)中練就了過硬本領,不斷獲得成長和成就。
作為一名裝載機行業(yè)的研發(fā)老將,沈勇并沒有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績,堅持用“技術領先、用不毀”的高質量產品贏得更廣闊的市場和用戶,讓徐工有了與全球行業(yè)巨頭掰手腕的底氣與實力。